为深入推进思政教育与《声乐》课程深度融合,展现新时代师范院校思政育人成果,2025年4月16日晚,由艺术学院声乐教研室、学生一支部主办的“清廉汉师:2025年度思政示范课程《声乐》技能比赛暨教学成果专场音乐会”在南风剧场隆重举行,文学院周进芳教授、艺术学院院长黄新霞、副院长向磊、副院长石永松等观看了比赛。
这场比赛以"红影金声竞演,传承之火永燃"为主题,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专业竞技,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堂。比赛中12组参赛选手涵盖独唱、表演唱、小组唱等多种形式,民族、美声、流行等多种唱法。选手们通过对红色影视经典歌曲的倾情演绎,带领观众一起穿越时空,重温革命岁月,共赏红色经典,传承时代精神,同时也将清廉艺院的廉洁思想融入其中,让现场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洁教育洗礼。
【独唱《归途有风》--选自电影《万里归途》】
《万里归途》改编自真实撤侨事件,讲述中国外交官穿越硝烟,带领同胞穿越战乱地区平安归国的故事。歌曲以极具叙事性的旋律,刻画了危机四伏的归途上,人性光辉与家国情怀的交织。
【表演唱《绣红旗》--选自歌剧《江姐》】
12名女生身着蓝色民国服饰,以戏剧化表演再现狱中绣红旗的场景。领唱邓雅君的高音宛如破晓曙光,合唱部分的和声处理则营造出信仰的集体力量。
【独唱《无情的风雨》--选自歌剧《沂蒙山》】
张纾砚用美声唱法演绎抗战时期军民情深,尤其在高潮段落"无情的风雨无情冲刷着我"时,头腔共鸣的运用令观众动容。
【独唱《驼铃》--选自电影《戴手铐的旅客》】
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,有些旋律总能唤醒我们心底最珍贵的情谊,《驼铃》是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为电影《戴手铐的旅客》谱写的经典之作,当琵琶与管弦交织出大漠的苍茫,当‘送战友,踏征程’的歌声响起,我们听见的不仅是离别的叮咛,更是生死相托的军人誓言。
【小组唱《人世间》--选自电视剧《人世间》】
“岁月如歌,光阴成诗。从战火纷飞到盛世繁华,从青砖灰瓦到高楼林立,一代代中国人的故事,就藏在那些泛黄的照片里、刻在时代的年轮中。灯火里的中国,藏着平凡人的故事。时光的长河里,流淌着温暖的记忆。
【小组唱《如愿》--选自电影《我和我的父辈》】

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深深的期盼,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愿景。我们渴望梦想成真,渴望爱与被爱,渴望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能如愿以偿。有这样一首歌,它用旋律诉说着这份期盼,用歌词描绘着这份愿景——《如愿》
【独唱《黄水谣》--选自电影《黄河绝恋》】
黄河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它奔腾不息,见证着华夏大地的兴衰变迁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黄河两岸曾有过宁静祥和的岁月,也遭受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。《黄水谣》,将以质朴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,为我们展现黄河边百姓生活的前后巨变。在歌声中,我们感受到了往昔的烟火日常,铭记那段山河破碎的沉痛历史。
【独唱《等着我亲爱的人》--选自歌剧《沂蒙山》】
在战争的烽火硝烟中,爱情是那一抹最温柔的力量,支撑着人们坚守与等待。《等着我亲爱的人》正是这样一首承载着深厚情感的歌曲。它是歌剧《沂蒙山》中的经典唱段,讲述着海棠与林生,这对新婚夫妻,在战火纷飞时被迫分离,却始终对彼此怀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,一个是远行奔赴战场的热血青年,一个是在家乡守望的坚定爱人,他们用思念谱写爱的乐章,用承诺坚守爱的信念。
【独唱《绒花》--选自电影《芳华》】
在光影与音乐交织的岁月长河中,有一首歌曲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光芒,它就是《绒花》。这首歌曲因电影《芳华》而被大众熟知,其优美的旋律、深情的歌词,生动地诠释了革命年代的质朴情感与坚定信念。
【独唱《沂蒙山永远的爹娘》--选自歌剧《沂蒙山》】

沂蒙山,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坚韧与壮美的地方,它不仅以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,更因那里的人民和他们不朽的精神而让人心生敬仰。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,有着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身影,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,扛起了民族的希望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筑起了不朽的长城。
【独唱《山歌好比春江水》--选自电影《刘三姐》】
“山歌好比春江水”,这句简单而充满魅力的话语,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美妙交响。山歌,在山间回荡,似清风拂面,带来无尽的慰藉与温暖。春江水,清澈而灵动。山歌好比春江水,意味着山歌如同这江水一般,充满生机与活力,永不停歇地传递着人们的故事与情感。
【独唱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》--选自电影《铁道游击队》】
一段黑白胶片上的影像,留下了色彩斑斓的时光。一把朴实无华的土琵琶,弹奏出惊天动地的交响。一片波光粼粼的微山湖,见证侵略者可耻的灭亡。一条惊心动魄的铁道线,驰骋飞虎队报国的信仰。哪里有豺狼践踏,哪里是杀敌的战场。哪里有黑暗肆虐,哪里有耀眼的光芒。岁月峥嵘,铁道游击队百炼成钢,烽火柔肠,动听的歌谣永远传唱。
在比赛的最后,文学院周进芳教授指出:“选手们不仅展现了扎实的声乐演唱技巧,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作品精神内涵的准确把握,这体现了艺术学院立足学科特色,以‘思想引领 + 音乐赋能’的课程思政成果。同时,本次比赛将清廉艺院的廉洁思想巧妙地融入到红色经典的演绎中,让师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,接受了廉洁教育,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。”
经过激烈角逐,比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 项、二等奖 2 项、三等奖 3 项、优秀奖 6 项。其中,刘子璇演唱的独唱《沂蒙山永远的爹娘》摘得桂冠;张纾砚的独唱《无情的风雨》与熊漫、黎雨等 12 名女生带来的表演唱《绣红旗》荣获二等奖;夏隆跃的独唱《等着我亲爱的人》、赵吉睿的独唱《黄水谣》以及王元丽、潘婧等 6 人表演的小组唱《如愿》斩获三等奖。获奖作品以多元艺术形式诠释红色经典,既彰显了选手们的专业功底,更通过对革命历史、家国情怀以及廉洁思想的深情演绎,让现场观众在歌声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和廉洁教育洗礼,为本次专题音乐会画上了圆满句号。